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

一上生活課程:校園探險趣part1

106鴨子老師再遇小一生-校園探險趣一上生活課程:「校園探險趣」

小一新生進到新環境邁入第五週了,學習的主軸從調適心情適應新環境,慢慢開始進入新的學習探索,學生要對學校的大環境有更多的認識,也要建立與同儕互動、小組合作等更多的新能力。另外,還有許多不在教材內容中的基本學習能力。
小一的生活課程,各版本的第一單元大都圍繞在小一新生活,從比較幼小的不同,到學習新的作息(上課和下課),及認識新的班級和新的朋友。接著進入第二單元開始學校環境的探索,在探索活動中,除了認識學校的設施、學校裡的其他師長,還會帶學生在校園中進行自然觀察等活動。當中也包括了一些戶外探索活動的規範,及校園活動的安全教育。這些學習內容是老師希望學生學會的,但是若是回到以「學生為主體」來思考,究竟孩子在校園環境中會有哪些好奇?會想要做些什麼事?
在建立學習模式的初期,怎樣引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?又要如何將教師欲培養的能力及要建立的行為規範涵括到活動中?我將生活第二單元的主題訂為「校園探索趣」,因為對孩子來說「下課」應該是最想上的課,因為下課是自由的,下課是可以「玩」的。玩是天生,也是探索的開始!只是,隨著年紀增長,怎樣聰明的玩?怎樣在玩中有新的發現?讓新的發現成為經驗,再系統化成為知識。

0926探索前的分享和討論整理經驗、蘊釀動機
*教學準備:在黑板簡單畫出校園平面圖
活動一:分享校園活動的經驗
1.關鍵提問:
1)你去過校園什麼地方?
2)在那裡做什麼事?
3)有什麼發現?
2.進行方式:
1)兩兩分享(指令:說給旁邊的同學聽)。
2)報告聽到的內容。
3)檢視報告內容有沒有包含三個問題的答案。
活動二:建構校園地圖、引發探索動機
1.關鍵提問:
1)黑板上畫的是什麼?
2)上面畫的是哪些地方?
3)還有哪些地方沒畫到?
2.進行方式:
1)學生說地方上台指,全班檢核。
2)確認地點後,由老師標示。
3)依討論補充沒畫到的地點。
 

活動三:最想去哪裡探索?(引發動機)
1.關鍵提問(指令):
1)你想去校園什麼地方?去做什麼事?
2)請畫或寫在便利貼上。
3)畫或寫完上來貼到想去的地方。
2.進行方式:
1)說明後學生開始寫便利貼。
2)把便利貼貼到校園地圖對應的位置。

活動四:探索前的準備注意事項篇
1.關鍵提問:
1)上課中要到校園做探索活動,要注意哪些事?
2)小組討論:自己先想答案,再輪流說,等一下老師問。
3)他說的是什麼意思?是不是探索時要注意的事情?
2.進行方式:
1)個人想後小組分享。
2)全班討論,老師板書注意要點。
3)複誦討論出的結果。


備註:上完課後,把便利貼移到教室後的大白板,做為教學活動的延續。

教學省思:
到了第五週,不是第一次讓學生兩兩分享,但是之前要分享的內容比較簡單,而且不用報告別人說的內容。今天一下子有三個小子題,學生在分享自己內容時,有的就無法一次說完整。結果,開始報告時就出現學生講自己的,忘了別人跟他說的,或者別人說的不完整,所以報告就不完整。因此,我立即修正。除了,再說明一次任務外,再提示:如果別人講的不完整,可以解決的方法。(請他重說一次,或依黑板提示問他)重新分享一次,再報告時果然完整許多,也抓到老師要求的重點,台下聽的人還會對不完整的部分給提示。而這個活動的背後有兩個主要目的:一是促進同儕互動,二是練習聆聽和複述。
便利貼書寫和貼的活動,除了是激發探索的興趣外,也在檢視學生對校園地圖及空間位置的掌握度。
今天學生寫的事情絕大多數還是「玩」,只有一個學生寫了「去後門觀察小動物」,與「探索活動」的理想目標仍有距離。不過,這本在預料中。因此,接下來會先去繞一繞校園,請學生記錄自己的發現,接著才開始討論可以做哪些探索活動。
而注意事項的討論學生都很會說,該注意的事情其實都知道,只是「知易行難」,尤其小小孩的自我控制力尚在培養中⋯⋯另外,也有人說先講了一堆要求會澆息探索的興趣,可是面對校園小、人數多的不利條件,基本的規範還是必要的。所以,討論外之後,我請孩子想為什麼要討論注意事項,透過學生的口把老師的擔心說出來。(這部分是客觀條件的差異性)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二上翰林第3課〈種子找新家〉-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

# 鴨子老師教學散記 -1070918 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 文章有沒有基本常用的架構?若能協助學生從不同的課文中去找出常見的文章組構方式,是不是有助於孩子由段組篇的行文能力? 課文的架構圖如同房子的間架,基本間架立穩了,樓房才不會歪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