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

二上翰林第3課〈種子找新家〉-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


#鴨子老師教學散記-1070918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

文章有沒有基本常用的架構?若能協助學生從不同的課文中去找出常見的文章組構方式,是不是有助於孩子由段組篇的行文能力?
課文的架構圖如同房子的間架,基本間架立穩了,樓房才不會歪斜,可以從小樓房變成大別墅,再發展成各種不同的大厦高樓。
《種子找新家》這一課雖然是詩歌,但是從文章的布局來看是先分說再總說,也就是前3個自然段是一個大的概念段,在介紹不同種子找新家的方法,最後第4段做總結點出題目,也說明種子找新家是為了生根發芽長大。



教學一開始,複習以前學過的課文基本分段,通常可分成「首--尾」三大段,並回憶第一課課文的寫作安排。但是,有時文章不一定是這樣,例如才上完的第2課,就是分成兩大段,因為第2-4小段是講同一天發生的事情。

接下來才進入本課的段落分析與課文架構整理:
我的提問是:這一課分成兩大段或三大段,為什麼?
學生發現第1-3段在說不同種子找新家的方法,第4段和前三段不同。
接著,從題目分析開始,再找自然段的重點,提問討論並板書記下學生發表的內容:
1、分析題目(課名)的組構,找出這一課主要的內容重點是什麼?
學生發現「種子」是點出要寫的主角,但重點在「找新家」,尤其是「找」,找是重點。
2、從題目的關鍵看各自然段的重點。
學生提出第一段是寫昭和草的種子,第二段是鬼針草,第三段指甲花;最後一段才點出種子找新家,找到後會生根、發芽、長大。
3、從課名和各段重點整理課文架構,請小組討論發表,最後師生共同整理出的結果如下:


4、由架構回想課文內容,檢視並修改架構。
一開始學生討論整理的是「鬼針草刺刺的」,發現「刺刺的」不容易背出課文,若以課文的文句「像小小的針」改成「鬼針草像針」會更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二上翰林第3課〈種子找新家〉-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

# 鴨子老師教學散記 -1070918 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 文章有沒有基本常用的架構?若能協助學生從不同的課文中去找出常見的文章組構方式,是不是有助於孩子由段組篇的行文能力? 課文的架構圖如同房子的間架,基本間架立穩了,樓房才不會歪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