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

一上生活課程:校園探險趣part1

106鴨子老師再遇小一生-校園探險趣一上生活課程:「校園探險趣」

小一新生進到新環境邁入第五週了,學習的主軸從調適心情適應新環境,慢慢開始進入新的學習探索,學生要對學校的大環境有更多的認識,也要建立與同儕互動、小組合作等更多的新能力。另外,還有許多不在教材內容中的基本學習能力。
小一的生活課程,各版本的第一單元大都圍繞在小一新生活,從比較幼小的不同,到學習新的作息(上課和下課),及認識新的班級和新的朋友。接著進入第二單元開始學校環境的探索,在探索活動中,除了認識學校的設施、學校裡的其他師長,還會帶學生在校園中進行自然觀察等活動。當中也包括了一些戶外探索活動的規範,及校園活動的安全教育。這些學習內容是老師希望學生學會的,但是若是回到以「學生為主體」來思考,究竟孩子在校園環境中會有哪些好奇?會想要做些什麼事?
在建立學習模式的初期,怎樣引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?又要如何將教師欲培養的能力及要建立的行為規範涵括到活動中?我將生活第二單元的主題訂為「校園探索趣」,因為對孩子來說「下課」應該是最想上的課,因為下課是自由的,下課是可以「玩」的。玩是天生,也是探索的開始!只是,隨著年紀增長,怎樣聰明的玩?怎樣在玩中有新的發現?讓新的發現成為經驗,再系統化成為知識。

0926探索前的分享和討論整理經驗、蘊釀動機
*教學準備:在黑板簡單畫出校園平面圖
活動一:分享校園活動的經驗
1.關鍵提問:
1)你去過校園什麼地方?
2)在那裡做什麼事?
3)有什麼發現?
2.進行方式:
1)兩兩分享(指令:說給旁邊的同學聽)。
2)報告聽到的內容。
3)檢視報告內容有沒有包含三個問題的答案。
活動二:建構校園地圖、引發探索動機
1.關鍵提問:
1)黑板上畫的是什麼?
2)上面畫的是哪些地方?
3)還有哪些地方沒畫到?
2.進行方式:
1)學生說地方上台指,全班檢核。
2)確認地點後,由老師標示。
3)依討論補充沒畫到的地點。
 

活動三:最想去哪裡探索?(引發動機)
1.關鍵提問(指令):
1)你想去校園什麼地方?去做什麼事?
2)請畫或寫在便利貼上。
3)畫或寫完上來貼到想去的地方。
2.進行方式:
1)說明後學生開始寫便利貼。
2)把便利貼貼到校園地圖對應的位置。

活動四:探索前的準備注意事項篇
1.關鍵提問:
1)上課中要到校園做探索活動,要注意哪些事?
2)小組討論:自己先想答案,再輪流說,等一下老師問。
3)他說的是什麼意思?是不是探索時要注意的事情?
2.進行方式:
1)個人想後小組分享。
2)全班討論,老師板書注意要點。
3)複誦討論出的結果。


備註:上完課後,把便利貼移到教室後的大白板,做為教學活動的延續。

教學省思:
到了第五週,不是第一次讓學生兩兩分享,但是之前要分享的內容比較簡單,而且不用報告別人說的內容。今天一下子有三個小子題,學生在分享自己內容時,有的就無法一次說完整。結果,開始報告時就出現學生講自己的,忘了別人跟他說的,或者別人說的不完整,所以報告就不完整。因此,我立即修正。除了,再說明一次任務外,再提示:如果別人講的不完整,可以解決的方法。(請他重說一次,或依黑板提示問他)重新分享一次,再報告時果然完整許多,也抓到老師要求的重點,台下聽的人還會對不完整的部分給提示。而這個活動的背後有兩個主要目的:一是促進同儕互動,二是練習聆聽和複述。
便利貼書寫和貼的活動,除了是激發探索的興趣外,也在檢視學生對校園地圖及空間位置的掌握度。
今天學生寫的事情絕大多數還是「玩」,只有一個學生寫了「去後門觀察小動物」,與「探索活動」的理想目標仍有距離。不過,這本在預料中。因此,接下來會先去繞一繞校園,請學生記錄自己的發現,接著才開始討論可以做哪些探索活動。
而注意事項的討論學生都很會說,該注意的事情其實都知道,只是「知易行難」,尤其小小孩的自我控制力尚在培養中⋯⋯另外,也有人說先講了一堆要求會澆息探索的興趣,可是面對校園小、人數多的不利條件,基本的規範還是必要的。所以,討論外之後,我請孩子想為什麼要討論注意事項,透過學生的口把老師的擔心說出來。(這部分是客觀條件的差異性)






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

識字寫字策略教學1:注音符號習寫的開始到進階

0901注音符號習寫-第一堂課的要求

在入小一前,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執筆書寫的經驗,但是不是全部都正確,因此要一一調校是要花㸃工夫的⋯⋯
繼昨天由「課文-句子-語詞-字」的認讀和比對後,今天接著分析組成「字」的「符號」,然後進入第一次正式的注音符號書寫。一切步調放慢,以便建立正確良好的學習習慣。
從第一堂書寫,我開始教識字寫字的策略。先從筆畫(筆形+名稱)和筆順的認識開始,接著請孩子觀察字擺放在十字格的位置,重點先放在起筆的位置,因為起筆位置對了,接下來字才容易安排空間。
我使用的小道具是「圓形磁鐵」,仔細觀察每個符號、說明筆畫和筆順後(老師說、孩子跟唸復述),再找到起筆位置做記號,才開始範寫(每一筆用不同顏色),過程中加上運筆長短和方向的說明。
書寫格的起筆位置請學生找並用藍色磁鐵標記上去
利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做筆順及書寫順序的區格

單一符號指導後,再進入「字」即雙拼時,符號和調符的擺放的指導。最後,以生字語詞簿做實際練習。
有些坐姿和握筆還要再要求(拍照可以給孩子自己看自己)
省思:因為早上有活動,而又只有兩節導師課,其中近一節用來處理班級雜事,所以剩下一節來指導書寫和第一次寫作業的說明,真的很趕。
有些指導細節還未到位,若是有時間,可以讓孩子分段練習,或是上台寫會更好。
不過,沒有關係!接下來可以慢慢一步步的要求!


0913注音符號習寫進階要求⋯⋯
2課的注音符號習寫仍依循第一課的方式進行,並加上十字格生字小白板的練習,在放大的十字格中找到起筆位置,,也練習按照格子大小做字的大小控制。



進入第三課的注音符號習寫,我的教學目標除了繼續強化起筆位置的觀察外,再加上注意第二筆起筆位置及與第一筆的關係,也開始做筆畫名稱的介紹及運筆的要領說明,目的都在奠定國字習寫的基礎。
所以,識字寫字的策略從注音符號習寫就可以開始了⋯⋯

加上同色的磁鐵,起筆位置的比較醠具體
教學使用的小訣竅:
1.
利用同色小磁鐵做標記,可以清楚比較起筆位置的差異。
2.
配合筆畫形狀和長短等提問:幫助學生注意為什麼起筆的位置有不同。
3.
配合數學「比長短」讓學生再注意筆畫有長短,要控制好停筆的位置。
4.範寫時把標記在十字格的藍色磁鐵拿掉,範寫後在起筆位置加上「圓點」做突顯,讓學生接下來用生字小白板習寫時可以更加注意。

 
有些孩子的空間感比較好,不過都在進步中

知到行⋯⋯有時還是有距離,但是孩子開始會自我修正了

拍照也是一種鼓勵喲

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

106新學期教室佈置

教室佈置除了乾淨、美觀和安全外,其實背後有著老師個人的教學思維⋯⋯而且,也是美感教育的一部分。
基本上,我的教室佈置以提升教學效能為第一前提,而效能的提升除了方便使用外,還有就是配合教學做情境化的佈置。而且,既是for教學需要,我會儘量以最大空間做全班學習成果的展示。
另外,教室是一個學習空間,所以動線的規畫也很重要 ;同時視覺上要能清爽簡明,減少非必要訊息的干擾。
一、教室座位的安排
而教室座位的編排,也非一陳不變,我會依教學需要做不同的配置。常用的型式有三種:
1.雙排ㄇ字型:中間有大空間,適合肢體活動多的主題學習,老師可以輕易看見每個孩子的表情和學習參與。
2.前3後3六小組:適合小組討論及小組合作任務的執行,依能力採異質性分組。小組成員間容易相互觀摩學習。
3.向前排排坐:用於定期評量的考試期間。
  ㄇ字型座位

二、教室前方及講桌、黑板
1.配合單槍投影幕的位置,另一邊黑板為小組及個人計分,讓黑板有最大使用空間。小一前十週會有注音符號磁鐵,方便教學使用。進入國字教學後,每課生字會貼於上方,增加對字的印象。
2.黑板兩側的櫃子:一邊是平時教學常用的教具、各組的工具箱及備用文具等;另一邊的多層櫃則用來存放學生完成的作業單和學習單,以及備用的紙。
3.長講桌是木板、教具箱及學生桌的組合體,用來小組收放和發作業。
小組工具箱/磁鐵、籤筒及分組教具的小籃子

視聽櫃/班級生活公約

個人及小組記分板

長矮的講桌/大布遮百醜

個人作業單存放櫃/文具的家(粉筆及無主文具)

三、教室兩側的空間
1.窗戶下方是教室原本就有的櫃子,一邊用來放置各類教具、簿本和公用雜物,另一邊拿掉外門,方便學生放置書包或較大的個人物品。
2.利用鐵絲和U型透明資料夾變成學習單展示空間,小組討論或小組的平面大型創作也可以使用。
3.中間的柱子寛度,則剛好可以掛上整理袋,存放學生的借書證及榮譽集點卡。
個人物品櫃/學習單展示

簿本/數學附件袋及附件
借書證和榮譽集點卡的家

機動性的展示/班級用雜物

教具及材料存放櫃/學生學習單展示區

四、教室後方
1.兩塊大白板為主題學習牆及學生作品分享,配合不同學習主題做更換。尤其是主題探索活動時,牆面的內容是學習的提示,也是動機的維持和過程的記錄與提示。
2.圖書區和主題書展示架,除了放置班級的圖書外,配合教學主題會放相關圖書,做情境的佈置。
3.教師座位及作業暫放區。
4.非白板牆面則彈性運用,除配合教學需要張貼學習海報外,固定設置的有雙卡的家和牙刷的家。
主題學習牆

學生作品展示區/主題圖書區(還沒有作品,先放注音符號卡)


圖書角/小小閱讀及工作桌

雙卡的家
哩哩扣扣的工具及材料分層櫃

牙刷的家(PP板+窗簾勾)
老師的座位和簿本暫放區/個別指導區

五、前後門的利用
前門配合單槍使用加了遮光布,所以我貼了班級願景和裝飾用的圖案;後門要保持可見性不能全貼,組合U型成維活動式的小佈告欄,可以放不定期的宣導或者班級活動相片等。
 
前門/班級願景及小一歡迎海報

後門/機動佈告欄(個人積分表)

六、外走廊:放置清掃用具、回收籃及垃圾桶。


兩隻門簾桿讓掃把站好






二上翰林第3課〈種子找新家〉-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

# 鴨子老師教學散記 -1070918 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 文章有沒有基本常用的架構?若能協助學生從不同的課文中去找出常見的文章組構方式,是不是有助於孩子由段組篇的行文能力? 課文的架構圖如同房子的間架,基本間架立穩了,樓房才不會歪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