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

二上翰林第3課〈種子找新家〉-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


#鴨子老師教學散記-1070918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

文章有沒有基本常用的架構?若能協助學生從不同的課文中去找出常見的文章組構方式,是不是有助於孩子由段組篇的行文能力?
課文的架構圖如同房子的間架,基本間架立穩了,樓房才不會歪斜,可以從小樓房變成大別墅,再發展成各種不同的大厦高樓。
《種子找新家》這一課雖然是詩歌,但是從文章的布局來看是先分說再總說,也就是前3個自然段是一個大的概念段,在介紹不同種子找新家的方法,最後第4段做總結點出題目,也說明種子找新家是為了生根發芽長大。



教學一開始,複習以前學過的課文基本分段,通常可分成「首--尾」三大段,並回憶第一課課文的寫作安排。但是,有時文章不一定是這樣,例如才上完的第2課,就是分成兩大段,因為第2-4小段是講同一天發生的事情。

接下來才進入本課的段落分析與課文架構整理:
我的提問是:這一課分成兩大段或三大段,為什麼?
學生發現第1-3段在說不同種子找新家的方法,第4段和前三段不同。
接著,從題目分析開始,再找自然段的重點,提問討論並板書記下學生發表的內容:
1、分析題目(課名)的組構,找出這一課主要的內容重點是什麼?
學生發現「種子」是點出要寫的主角,但重點在「找新家」,尤其是「找」,找是重點。
2、從題目的關鍵看各自然段的重點。
學生提出第一段是寫昭和草的種子,第二段是鬼針草,第三段指甲花;最後一段才點出種子找新家,找到後會生根、發芽、長大。
3、從課名和各段重點整理課文架構,請小組討論發表,最後師生共同整理出的結果如下:


4、由架構回想課文內容,檢視並修改架構。
一開始學生討論整理的是「鬼針草刺刺的」,發現「刺刺的」不容易背出課文,若以課文的文句「像小小的針」改成「鬼針草像針」會更好。

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

翰林二上「我的相簿」&康軒三上爸爸的相簿(舊版)比較閱讀


#鴨子老師教學散-1070905
翰林二上「我的相簿」&康軒三上爸爸的相簿(舊版)比較閱讀

原課文:翰林二上「我的相簿」 


比較閱讀:康軒三上爸爸的相簿(舊版)



比較閱讀關鍵提問:

這篇和課本寫的內容和方式有哪些地方很像?為什麼你這樣說?

教學簡要流程與記錄:

學生首先提出的是:都是在寫「相簿」。
接著,有小朋友說:它們都有按時間排?
我追問:為什麼?你從哪裡知道的。
學生繼續說:第二段有「小娃娃、小孩子、小學生」。
接著其他學生又陸續提出「都和成長有關係」、「都可以說故事」、「都有開相簿」「會有一些重複出現的語詞,例如:翻開、時間的腳步」⋯⋯
我再問:那不一樣的地方呢?
學生發現課文是三段,內容比較短;補充閱讀的那篇有四段,寫的內容比較多,語詞也比較難(字的筆畫比較多,例如:「翻」開)
基此,我再帶學生討論整理出課文的架構:(前一天已整理出原本課文的架構)
我先說,題目是什麼?作者用哪些語詞重複來說明這本相簿?
(在黑板寫下題目,及重複出現的「時間故事」)
接著以上學期教過的文章可以分成三部分,帶學生以「首--尾」,將自然段的做功能段的歸併,讓學生發現文章首段和尾段的主要功用,而寫文章時要注意「首尾呼應」。
再來,重點放在第23段的綱要及內容重點討論,思考為什麼作者說「看到時間的腳步」,發現兩段各選三張相片,三張相片的內容都有時間變化,是由小到大,由年輕到比較老。而第2段是爸爸小時候的相片,第3段都是長大結婚後的,也有時間。最後,再思考與主題的關聯,發現我的相簿是作者的成長,爸爸的相簿則是作者爸爸的成長,而相簿裡的故事都在說成長的故事,而且這些成長的相片讓人覺得很開心。

由閱讀到寫作-仿寫單設計與提示:

最後的活動是,說明仿寫單的創作重點,共同討論以舉例的方式提示可能的取材內容,例如:「定題」,學生除了寫自己的相簿,也可以寫不同人的相簿;給相簿一個形容詞,仿寫課本的句型,在仿寫單中以括號填空或留空行等做提示。




二上翰林第3課〈種子找新家〉-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

# 鴨子老師教學散記 -1070918 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 文章有沒有基本常用的架構?若能協助學生從不同的課文中去找出常見的文章組構方式,是不是有助於孩子由段組篇的行文能力? 課文的架構圖如同房子的間架,基本間架立穩了,樓房才不會歪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