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

關於低年級孩子的寫字問題



有小一媽媽看了我分享的文章問:孩子的字不好看,有沒有什麼教法?
首先,我要說:硬筆字的教學不是我的專長,而且我的硬筆字只能算得上整齊,離「美字」有一段距離。而寫出一手好字,是我還在努力的一件事⋯⋯
就教學來說,首先是診斷孩子的困難點為什麼字寫不好?我覺得可以從「生理、心理、認知和技能」四個面向來看。
1.就「生理」部分來看:孩子手部的小肌肉是否夠成熟,可以控制運筆的方向和施力大小?有些孩子手指握力不足,所以寫字很吃力,也影響他無法控制好方向,所以直筆不直、橫畫不平,字總是歪歪斜斜的,而且字會大大小小,筆畫的長短也很掌控。
這是孩子字寫不好的第一個原因,如果遇到這樣的學生,我會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做一些加強手部肌力的運動,如握捏球、用筷子夾豆子等,再加上一些描線的練習。所以,我一直覺得小小孩可以多拿筆塗鴉,但是不要太早拿筆寫字。因為,若手部小肌肉不夠力,會用錯誤的方式拿筆,而習慣一旦養成,要再修正就不容易了。
2.就「心理」部分來看:孩子有能力寫好,但是不想寫,或急著寫完就好,所以字就變得潦草。這就是「動機」和「習慣」的問題了!怎樣讓孩子想要把字寫好?怎樣從大人的要求變成自我要求,的確又是老師和家長的另一個問題。
(班上的孩子,在寫生字簿時字會最工整,原因有二:一是寫不好會被擦掉重寫,二是在安親班或回家沒有寫完可以趕快下課去玩的問題。)
而教學上我的做法:第一個當然是讓孩子知道老師的期望,讓孩子覺得字寫得好看是重要的。所以,我批改生字時,會在寫得好的字上「加星星」,孩子會去數自己拿到幾個星星。(不過,給星星的標準有個別差異,針對握筆不佳的孩子,若看到他有努力要寫好或進步就會給星星,也會加上鼓勵的話)
3.從「認知」層面來看:要把一個字寫好,孩子要學會觀察「字」的筆形、筆畫長短及部件大小的分配、相對位置等,還要能注意到「字」在生字十字格中是怎麼放的,而下筆時要從哪個位置開始,運筆是朝什麼向方,又該在哪個地方停筆。
對已經會寫字的成人來說,上面陳述的一連串過程是自動化的反應,也忘記自己是怎麼學會的過程。
我不得不說,「天賦」這件事是存在的,因為有些孩子你不用怎麼特別教,他自然看了就會,也會有自己的方法學會。但是,大部分的孩子,需要給他一些「方法」來幫助他學會。
所以,要把字寫好第一件事就是「觀察」,用學寫書法的術語來說叫做「讀帖」,只是以前老師往往只告訴我們「要讀」,卻沒有教我們「怎麼讀」;或者只說「要注意筆畫的位置,但是怎樣注意就沒有細說了。在這麼多年的教學後,我有機會再重新教小一孩子開始學寫字,因為注意到孩子學習的困難,除了教學更步驟化外,也試了一些方式做為學習鷹架,教孩子有方法的「讀帖」-觀察一個字要怎麼寫。(比較詳細的一些教學過程在教學網誌中)
4.從「技能」層面來看:生理成熟度夠了、心理的動機有了,也知道如何寫出正確好看的字,就能寫好字嗎?答案當然是「還不一定」。因為,由知到行(看見到寫出來)之間,除了「練習」的問題外,還有空間感和控制力的問題。
而練習來說,分散練習和過度練習是「動作技能」要熟練的兩大原則。而技能學習中,陪伴、堅持到學習自我監控,則是另一個課題。
說了這麼多,或許並沒有直接回答出一開始的問題。因為,我不敢說:照我的教學指導去做一定保證孩子的字可以寫好。只能說,從我改變了一些教學策略後,發現孩子的字比我以前教的學生似乎整體上來說有比較好。


相關網誌:
識字寫字策略教學1:注音符號習寫的開始到進階
識字寫字策略教學2:一上國字第1-2課循序漸進的教學步驟
識字寫字策略教學3:一上國字第3課帶入學習策略的國字識讀和書寫

二上翰林第3課〈種子找新家〉-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

# 鴨子老師教學散記 -1070918 從段落重點到架構圖整理課文 文章有沒有基本常用的架構?若能協助學生從不同的課文中去找出常見的文章組構方式,是不是有助於孩子由段組篇的行文能力? 課文的架構圖如同房子的間架,基本間架立穩了,樓房才不會歪斜...